學習台語文有什麼利益?

台文學齡不到一年的小小心得

陳建中 Tân Kiàn-tiong
6 min readJun 8, 2020

大家好我是台科設計現任大三工廠工讀生建中,這篇文章不討論做模型,而是討論台文。

在進入正題前,容許我先說一個關於學習印尼語的小故事。

學習印尼語的小故事

在我大一下的時候我修了門有趣的通識課「印尼語言與文化」,這門課很有趣,由一名印尼的外師使用英文授課,教授基礎的印尼語,包刮了印尼語的發音、文字,然後主題性的學習許多單字,同時也介紹了豐富的印尼文化。老師準備這門課很用心,輕鬆有趣又學的到東西,壓力也不會太大,畢竟每個新事物的開始總是最新鮮甜密的。修完課後我甚至在Dcard上面發表了一篇推薦這門課的文章,獲得了一些回響,也幫當時這門新開的課吹捧了一番。

但這件事情後來使我認知到一件事:歧視與負面刻板印象是存在於任何地方的。我只要跟任何久沒見面的親友提起修印尼語的事情,得到的反應很直接,就是「學那個幹嘛?」再加上一張張的黑人問號臉。甚至有一次是在我回國中母校找老師的時候,在這對話發生之前老師才剛分享了她去歐洲的經驗,也正好提到了她所感受到的白種人歧視黃種人的現象。才正說著別人歧視與刻板印象有多糟糕,卻接著身體力行,多麼的諷刺。

其實印尼語在台科是中文、英文以外的最大宗語言。似乎是因為新南向政策的緣故,台科大有非常多的東南亞外籍生,其中又以印尼為最大宗。在學生餐廳中,店家招牌還可以看到中文、英文與印尼語並列的設計。學習這門課讓我與我當時的印尼室友更為熟悉,也多認識了一些人,還補足我一些通識學分。光是這三個理由就很值回票價了。但人性似乎就是如此,對於不熟悉的事物總習慣抱持著輕蔑或近乎歧視的態度,我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在其他地方也如此,只能盡量引以為戒。

學習台語文的開始

自去年108學年剛開始時,我透過三校聯盟選課系統簽了師大台文系許慧如老師的臺灣語言導論(一)。而後在這學期接續修了臺灣語言導論(二)。這門課是台文系大一的基礎必修課,內容是基礎的台語,包含台羅拼音、台語的書寫、還有各種台文研究主題。然而,台語比起前面提到的印尼語之於我的關係又更加的微妙與尷尬。這也是這篇文所要討論的主軸。

學台語,寫台文?

台語相較於印尼文,應該對於我周遭的人熟悉許多吧。但「在大學台文系學台語」就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了。而且還不只是說台語,「書寫台語」更是一件在許多人眼裡很莫名其妙的事情。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台語的使用者普遍都是只有聽說能力,讀寫是在台語使用者中很罕見的事情,頂多在KTV的台語歌詞會見到而已。如果在臉書發文使用學界主流之一的羅馬字書寫台語,翻譯年糕還會以為你在講越南文呢。

Pe̍h-ōe-jī Tâi-gí-siā(白話字台語社)按下翻譯年糕後的怪現象

台語文字的書寫現況

可能有人有疑問「台語有文字嗎?」,台語當然有文字,歷史上也有諸多文件可以探索。只是很可惜的在當今並不普遍,根據新聞報導指出,台語的使用人口中九成以上若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指對於台語文),所以台語的文字目前僅指在學術研究領域以及母語運動者之間流傳。

台語文字書寫黨爭

台文書寫還有三種主流:全羅、漢羅混用、全漢。羅馬字還有分教育部制定的台羅以及教會羅馬字(白話字),所以光這樣的組合就有五種了。官方帶頭制定標準也是直到兩千年初頭才開始,台語文書寫才剛從百家爭鳴的狀態進入互有共識的階段不久,仍未完全成熟,處於發展中的狀態。以下以取自維基百科中漢羅台文條例中的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例,簡單介紹三種台語主流書寫的比較。

全漢文

第一條
咱儂生來自由,
佇尊嚴佮權利上一律平等,
咱儂有理性佮良心,
而且應該以兄弟關係的精神來互相對待。

漢羅並行

第一條
Lán-lâng 生來自由,
tī 尊嚴 kah 權利上一律平等,
lán-lâng ū 理性 kah 良心,
jî-chhiáⁿ 應該以兄弟關係 ê 精神來互相對待。

全羅

Tē-it tiâu
Lán-lâng seⁿ lâi chū-iû,
tī chun-giâm kah koân-lī siōng it-lu̍t pêng-téng,
lán-lâng ū lí-sèng kah liông-sim,
jî-chhiáⁿ èng-kai í hiaⁿ-tī koan-hē ê cheng-sîn lâi hō͘-siong tùi-thāi.

全漢文的學習成本高,而且在許多文字的使用上尚有爭議,也無法表達外來語,至於漢羅並行則將方塊字與拉丁字母混著書寫,好處是生難字彙(比如說寫敆和kap,你應該比較看得懂後者)與外來語較好表示,學習成本也較低,壞處是方塊字與拉丁字母混排在排版的美感上很難兼顧,不斷的切換漢字羅馬字對於閱讀節奏上也多少有影響;全羅馬字則學習成本最低,但會被以為是越南文,較政治不正確的說法可以說「看起來像符咒一樣」,也因為僅表音不表義,在理解上需要花更多時間去閱讀。三種寫法各有優缺,也各自有擁護者。

台羅與白話字

羅馬字現今仍常見台羅與白話字兩種系統,台羅為教育部官方制定的寫法,教育部的閩南語能力檢定、十二年國教課綱、還有公視台語台都是使用此系統;白話字則是從十九世紀就已經存在並且改良至今的系統,阿勇台語 Aiong Taigi是一個推崇白話字的美國裔Youtuber,他的一部影片中即比較了兩種系統的差異。

而台羅跟白話字各自有擁護者,背後也牽扯各種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爭奪,周盈成的一篇文章中對此有更詳細的描述。

書寫之外,台語各面向數不盡的爭執

台語文字的爭執之外,台語在各種面向總是有吵不完的話題可以講,像是該叫做台灣話、台語、還是台灣閩南語,就是個可以戰三天三夜的話題。還有各種話題可以吵。像是「你們這就是在搞福佬沙文主義啦。客語呢、原民語呢?」或「吵架當然要用台語才有氣勢」、「台語是殺價用的」…各種刻板印象、意識形態、政治正確問題等等。全部聚集在台語身上,使得每每提到台語就必須得牽拖著各種複雜難解的問題。也解答我前面所提到的,為什麼學習台語比學習印尼語還要更加的尷尬微妙。

我的觀點

身為一位台文學齡不到一年的學生,面對以上這些爭執我所採取的對策很孬,也很單純,就是「我全都要」。

反正都學、都認識。已經是弱勢語言了,還要先內鬥一番實在不怎麼明智。而且台羅與白話字之間轉換算是容易的,至於全羅、漢羅混用、全漢字的書寫則看情境。畢竟我不是什麼厲害的學者,應該沒有什麼人權去評價誰好誰不好。

我自己學習台語的經驗老實說,算是抱持著一種學習第二外語的心態在學習的。並沒有太多的什麼「共家己的語言kap歷史揣轉 — 來」之類的高大上情操。但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確實也透過台文了解了許多文化與歷史,還因此多認識了不少人。這就是學習一個語言最大的價值吧。回到標題,學習台語文有什麼利益?目前還真的除了知識上的自我成就感之外,還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但僅此也早足矣。

台文書寫系統至今也已經逐漸成熟了,各種相關工具如字典、輸入法等等也正在逐漸完備。缺的是有人願意去使用,願意去將這個市場擴大,台語文才能越來越有價值。

--

--

陳建中 Tân Kiàn-tiong

台科設計前模型工廠工讀生 | 模型×台語×字體